员工要请年假,HR要无条件批吗?。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员工要请年假,HR要无条件批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劳动者工作满一年后,就可以根据工龄的长短享受不同时间的带薪年假。对于员工而言,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年假越多越好,最好搭配上网络上很流行的“最佳请假方案”,和其他假期连起来组成一个“超长假期”。但对于企业HR而言,员工想请的年假必须无条件全部批准吗?

法定年假和福利年假哪种可以不批

在弄明白年假是不是必须无条件批准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年假是什么。年假是法定年休假的简称,各单位的员工,凡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均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WWw.Zc530.cOM

目前员工可以享受的带薪年假分为法定年休假和福利年休假两种。法定年休假是法律规定的带薪年休假,员工如果没有休的话,用人单位需要给予相应的补偿,所以一般情况话员工请年休假的话,HR直接通过的可能性较大。而福利年休假属于企业给员工的福利,员工不休的话也无须给予补偿,因此在生产忙碌的时候,部分企业可以选择拒绝员工的福利年休假申请。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批法定年假

虽然说法定年休假属于每个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休完的话可以让企业折算成经济赔偿付给自己,但并不是员工所有的年假申请,企业必须无条件审批。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中说明: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也就是说,当企业生产需要某员工付出劳动时,可以选择拒绝审批该员工的带薪年休假申请,并和员工协商换一个时间(在年休假可享受的一年期限内)再休。

与此同时,部分员工工龄满了20年,年休假有整整十五天,想要连续休假十五天的时候,如果企业本身的请假制度中有要求不可以连续休假超过10天之类的,也是可以驳回员工连续休十五天年假的申请的。

虽然说带薪年休假属于每个员工的合法权益之一,企业必须按照法律的相关要求让员工享有假期,假如员工没有休假还需要给员工经济补偿,但这并不代表着员工可以随时随地、想请年假就请年假。如果员工请假确实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或者是休假时间与企业休假制度相冲突,企业也可以选择驳回员工的请假申请,并与其重新协商休假时间。

精选阅读

新员工入职,HR要怎么样做才可以?


你还以为员工答应要来就完事了吗?把人招进来之后就不用再去关心别人的感受?员工对公司情况一点都不了解还要他自己去问其他同事,你也无所谓?员工进来几天自己的负责人是谁都还不知道,你也看得过去?每个人都很忙,只有新来的员工在这无处安放?新入职的员工是否习惯公司氛围?

HR你等着吧,等哪一天员工受不了这般怠慢,你就会突然收到员工信息:你好,在吗?所以大橙子真的好心劝你一句,千万不要招人前如“舔狗”,招进来就原形毕露成“渣男”。这世道招人不易,真的且行且珍惜。离职率高发,招进来的人该怎么做,才能给员工归属感,幸福感。让员工迅速融入公司环境呢?这些入职注意事项你需要那拿个小本本了。

1.新员工入职后,部门领导应做5件事

1)新进员工上班的第一天,直属上司应该在办公室;

2)带新员工认识部门同事;

3)解释工作的细节;

4)部门同事一起聚餐,增进合作默契;

5)跟进新员工工作情况;

2.新员工入职第一天,HR做3件事

1)举办一个简单但热烈的欢迎招待会,可以准备些咖啡和茶点,邀请公司员工来和新同事见面认识;或者是在吃饭时简单的介绍一下,一来二回就熟悉了

2)帮助新员工安排好工作的准备,包括:办公座位、办公用品、姓名牌、名片、出入卡、内部通讯录、紧急联络表、电话设置、电脑设置(包括email的申请开通)让新员工没有落差感;

3)告知新员工需要用到的信息,如:各部门的布局、最常用的电话和email的使用指南,复印、传真、打印等办公设备的使用,还有茶水间、洗手间的位置,公司周边环境的交通线路,以及外卖是否送上门,都可以跟员工提及,让新员工感受到你的一份贴心;

3.给新员工做好入职指引

1)向全体员工介绍新员工及他的工作范围,向新员工介绍与他工作相关人员;

2)每位员工都或多或少,有他自己的小个性,一些相处注意事项也可以跟新同事提及下避免误会;

3)直属上司的工作风格可以跟新员工提前说明,让新员工能尽早适应所属上司的工作方法。

4.新员工岗前培训要到位

1)让新员工了解公司业务,发展情况,未来发展战略等信息,增强荣誉感;

2)编制好岗前培训教材,组织好岗前培训,比如一些公司人事管理制度、报销制度等公司规定都要在教材里明晰好,让其尽快地融入团队;

3)让员工掌握工作中所需注意的规则与工具,业务线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职守,快速适应工作职位的要求。

5.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团队

1)提供挑战性的初始工作,不付出较大的努力就不会轻易完成;

2)提出希望,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3)大力支持员工的职业规划;

4)注意直接主管对新员工的影响;

5)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可以适当@一下新员工,鼓励其发言与参与其中,避免新员工成为公司小透明;

6)在新员工入职一段时间后,召开新员工座谈会,加强与新员工沟通。

总而言之,人才都是靠用心留住的,企业与人才的关系也要讲究维护。新员工在众多offer里坚定选择了你,也请HR不要辜负哦~

领导批员工工作时间聊游戏:打工人不该闲聊?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领导批员工工作时间聊游戏:打工人不该闲聊?》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近日,某公司CEO批员工在工作时间聊游戏:“好奇,这些同学今天工作都很空闲的吗?”。此事引发了很多关于员工该不该在工作时间聊天的讨论。

首先我们要承认,上班闲聊是不可避免的事。人是主观能动性极强的个体,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在某个环境中一直保持执行特定指令的状态。

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状态,是人的基本反映。在工作中我们也需要这种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自己工作节奏的能力,达到高效工作的目的。

老板作为和我们一样的个体,也知道闲聊是办公室不可避免的话题。在工作时间偶然闲聊能增进同事关系,调节办公室氛围,放松身心提高工作效率等。

所以,老板对此不会很苛责,他自己也会有在工作时间闲聊的时候。

虽说在工作时间偶尔闲聊有些好处,但毕竟和工作内容的直接关系不大,聊多了还可能引发矛盾影响工作,所以在工作时间闲聊也要注意把握度。

1看场合

办公室本来就应该尽量避免闲聊,所以这里的看场合,主要是看会不会影响其他同事。

会议室是大家集中讨论问题的地方,特别是当有人发言的时候,如果你和其他同事窃窃私语,聊私人话题,不仅不合时宜,显得没有礼貌,还会影响其他同事的状态和会议进度。

所以当会议中,特别是有人发言时,私人的话题应该避免,如果有紧急的私事,可以请示下领导暂时退出会议,处理好再回来。

午休时间是大家闭目养神以应对下午大量工作的时候,如果你和别人聚在一起闲聊,一定会影响其他同事午休,久而久之会引起不满,引发办公室矛盾,影响你之后的工作。

如果真的午休时间想闲聊放松,完全可以去茶水间/楼下/吸烟区等。有时候换个环境再投入工作反而能提高工作效率。

每个人的放松方式不一样,有些人喜欢午睡,有些人喜欢刷手机,有些人喜欢闲聊放松,大家都为彼此考虑一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又不影响他人,才能相处愉快。

这种类似的场合很多,我相信大家都能分辨。在合适的场合做合适的事,是基本礼貌,也是成年人的自觉。

2看时机

每天可以有闲聊的时候,但是要注意时机。

特别是大家都在为了推项目进度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如果你还在闲聊,会让其他同事产生不平衡心理,凭什么我们这么忙,你这么悠闲,领导知道了也会对你的工作态度产生质疑。

就算这时候你完成了自己的份内工作,出于共同推进工作的考虑,也应该为其他同事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安静。

虽然领导也理解员工闲聊,但是基于“有眼色”也不应该在领导的视线范围内毫不顾忌地聊天。作为雇你来干活的人,你的行为会影响老板的决定。

试想下,你作为老板看到员工在工作时间聊天是什么心情,你们很闲吗?要不要给你们增加点工作量?你这么闲是不是工资给多了?

如开头张一鸣的反映,任何看到员工在工作时间无所事事的领导都不会有好心情,注意把握闲聊的时机是给老板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3把握聊天内容

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特别是在办公室这种公共场合说话,千万不要毫无顾忌。一个基本的底线就是,不要随意评价他人,不要探听他人隐私。

闲聊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无所谓,不就是闲聊吗,不要当真,很容易口无遮拦,但很多矛盾就是这么来的。很多本来很要好的同事,因为一两次不愉快的聊天彻底闹掰,就是因为闲聊没把握好尺度。

成年人可能不会把喜恶放在表面,但是你如果让其他人不愉快了,他们会渐渐疏远你,如果哪天你发现本来要好的同事变得冷淡了,不妨想想是不是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而没有察觉。

4还有些话

别人如果不愿意说,就不要一直追问。成年人的默契应该是,不回应就是拒绝回应。

不回应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可能真的很隐私,不方便说;有些是事情复杂,不知道怎么说。总之别人不想说的,就不要追问到底,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照顾别人的情绪,把握说话的内容,才能愉快聊天。

闲聊不可避免,学会如何闲聊也是一门学问,有些人能通过闲聊为之后的工作助力,有些人反而会把关系搞僵,希望你是前者。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说话,愉快聊天。

年假未休完如何折算工资?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年假未休完如何折算工资?》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年度结束时有年假未休完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对年休假未用完的情况是这样规定的:“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这一条款表明以下两层意思:

1)年休假使用不掉,既是单位的决定,也要得到员工的同意;

2)未休年休假需要支付三倍工资报酬。

所以,在征得员工同意的前提下,单位可以将未休年休假通过折钱的方式给员工。不过要注意,折钱的标准是给3倍的工资。考虑到正常的一倍工资已经发放了,所以在具体操作时,补发2倍工资即可。

不过《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所以有些单位也希望和员工达成谅解,由员工出具自愿不休年休假的证明,给予1倍的工资。

(二)离职时有年假未休完

首先要纠正员工容易产生的一个观念,以为离职时可以把全年的年假作为计算基础,来判断未休年假,其实这样是错误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可见,员工离职时只有权利得到自己已工作月份对应的年休假。

具体的折算方法是:(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举例来说,20xx年6月30日离职的员工,只做了半年,原本年休假有10天的,那计算时只能拿5天来计算。

至于离职时确实有未休年休假的话是按照1倍还是3倍工资来补偿,这点法律没有明确。

如果离职时已把全年年假休完了,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年假天数,资历说了算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年假天数,资历说了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新《劳动合同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施行,使得2008年员工与企业双方的博弈波诡云谲,特别是“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和带薪年假的强制执行,强烈冲击了人们早已熟悉的休假格局。带薪年假无疑是大家期盼已久的福音,但在初期尚无细则作为刚性支撑的情况下,民众仍不免有担忧和质疑,那么带薪年假的实际操作如何?会不会只是一纸空文?

带着这个问题,2008年6月薪酬调查部针对带薪年假的实休情况从个人和企业HR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2505份个人问卷及465份企业问卷。465家企业中有57%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占到24%。个人反馈方面,则民营企业为38%,外商独资企业次之占32%(见图一)。

图一

调查发现一:年假天数,资历说了算

关于年假天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第三条规定: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见图二)而我们的调查反馈数据显示,5天是最普遍的年假起始天数,如此操作的企业占到所有参与调查企业的44%左右,其次为7天(占18%)、10天(占13%)。起始年假最多的是一家美资公司的上海办事处,多达17天。而年假的封顶天数最普遍为15天(占40%),其次为10天和20天(均占14%左右)。最长可达40天,是一家大连的合资制造业企业。

图二

在《条例》出台之前,很多公司已有既定的年假政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年假天数在法律规定以外,有很大的弹性。访谈中,一位HR告诉我们:“以前员工享有的假期比现在要宽泛些,工作1至3年的员工都有5天带薪年假,3年以上则会更多。”而另一家外资软件公司的HR说:“在我们公司,做满1个月就会有1天,2个月会有2天,做满1年就有11天,从第2年起每年增加1天,到20天为止。”

调查数据显示,有58%的企业是按照《条例》中的规定,只以工作年限作为确定年假天数的依据,这样操作起来简单,员工也容易理解。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确定年假天数时,除了工作年限,还会考虑级别、工作表现、工种等因素。还有12%的企业只根据级别、工作表现及工种或者几种情况的组合来确定年假天数。虽然工作年限是最普遍考虑的因素,但其他因素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部分企业的年假策略(见图三)。

图三

工作年限在确定年假天数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条例》中对于其定义却十分模糊,并没有说明工作年限的具体计算方法,这也给企业的执行带来一定的困扰。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多数企业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因为以前的工作很难考证,就算可以查社保缴纳记录,毕竟有的人之前可能没有缴纳过社保。但这种做法对那些有一定工作年限而跳槽的人来说就显得有失公平了。也有企业是按照员工总的工作年限计算的。接受我们访谈的一家制度比较完善的公司正在调整政策,考虑按照最宽泛的方式,按员工从毕业后的年份开始计算。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在细则出台前,恐怕采取这种办法的企业不会很多,毕竟涉及到人力成本问题。

调查发现二:规则下的休假自由

在分工日益细化的现代职场,每个人都是工作链中的一环,每个人的年休假情况,将影响整个组织资源的调动。调查数据显示,有68%的企业和55%的个人选择了根据员工实际申请来安排年休假,也就是说怎样休假、何时休假主要依据个人意愿。员工在申请休年假时,一般先要向部门主管申请,在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及不影响整个部门运作的情况下,主管才会同意休假申请。经过部门主管层的安排和过滤,等休假申请到HR手中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理由驳回了。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HR的反馈问卷中对于员工休假申请有91%选择了“90%以上的申请会被批准”,只有不到4%的HR选择了“调整员工休假日期的情况超过全部申请的3/1”,而“不批准的申请超过全部申请的1/3”成了无人问津的选项。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情况,不少的企业会在年假申请规则中加入一些附加条件。比如有些公司会对年休假进行统一安排,春节时多放几天,那几天就用年假冲抵,有的公司则因各种因素限制,希望员工在固定时间内休完年假,或有限制次数,例如“连续休假不得超过X天”等(见图四)。一位HR说:“因为一线工人的岗位问题,不好安排,所以对他们的年休假基本是公司统一安排,以免影响业务运转。”还有的公司要求休假的员工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以便工作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图四

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个人对于怎样休年休假是有相对主导权的,因为毕竟相对自由的年假不同于“一刀切”的黄金周,适当的调整有时也是十分必要的。德国人就很善于调节假期,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欧洲的休假旺季,但如果所有人都选择在这个时候休假,工作势必受到影响。为此,德国企业和机构会提前两三个月确定员工休假安排,对暑期工作做出适当调整。为缓解交通压力,德国学校还将放假时间错开,采取轮流制。

调查发现三:应打破的零和游戏——工作VS休假

再说年假应休未休的主要原因,从图五可以看到,“工作繁忙”在HR方面为首要原因,在个人方面位居第二;而在个人方面排第一的“公司不准假”却是HR认为影响最小的因素(见图五),这又是为什么呢?

图五

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HR和个人理解的“公司不准假”是有一定差异的。在个人方面,如果休假申请在部门经理那里就因为工作忙等原因被否决了,那就是“公司不准假”;而对于HR来说,更多的理解为是HR不准假,因为部门经理肯定在不影响部门运作的前提下才会同意员工的休假申请,所以到了HR这里,没有特殊原因就不会否决。而且这也和个人数据的来源多为民营性质企业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才导致同样的选项却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样看来,“工作繁忙”当之无愧地成为未休年假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自己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很少有人会丢下未完成的工作而去休假,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下恐怕主管也不会同意员工休假,这就像一场工作和生活之间的零和游戏。所谓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的两方,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在职场中,人们总是难以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多数情况下大家会认为把组织利益放在首位是理所当然的,一旦个人利益获胜,组织必定会付出代价。

工作是永远也做不完的,除非辞职。难道工作和休假就不能双赢吗?《哈佛商业评论》曾对此问题进行过探讨,研究发现有些主管在平衡工作与生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主管通常会把企业的目标清楚地告诉员工,并鼓励员工设定自己的生活目标,支持员工经营自己的生活,他们还会不断改善工作方法,以提升组织绩效,并为员工节省时间和精力。当他们发现工作和生活有冲突时,反而让大家有机会检讨工作绩效不彰的问题,并能形成良性循环:由于主管愿意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需求,员工对组织更有向心力、更加信任,在工作上投注的心血和精神也会更多,工作绩效自然因此提高,使组织受益。主管看到这样的良性循环后,便会继续守着这些原则,协助员工兼顾工作与私人生活。所以,工作繁忙不应成为有假不能休的传统解释,只要我们愿意改善,工作和生活(或者说休假)是有可能突破零和游戏,而达到双赢的。

另外,HR方面的“其他”项也占了很大比重,其中包括员工为了拿高额补偿金而自己不愿意休或员工并没有申请等因素。

调查发现四:年假也有保质期

总有无法休完的年假,当年末来临时,那些没有休完的假期何去何从?是贬值,是增值?是依旧等待主人来年的光顾,还是伴随新年的钟声烟消云散?

从HR的反馈数据看,未休的年假“计入下一年”及“计入下一年,但有限制”的居多,两者总和约占63%,而个人的反馈数据则多为“自动作废,没有任何补偿”,约占60%(见图六)。仔细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做出这一选择的样本,比较集中来自民营企业。带薪休假最终还是对企业财力的一种考验,不过我们相信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会获得相应收益的。而这种收益可能体现在不断提高的工作效率上,也可能体现在更让人满意的员工流动率上。

图六

未休年假跨年度累计的方式维持了年假本来的形态,其中又有不到一半的企业有最后期限的规定,比如未休年假的有效期只能到次年的3月或6月,届时再休不完就要作废或者给补偿金。一位HR说她们公司的未休年假可以延长至次年元宵节,因为公司外地员工很多,这样可以保证一部分人可以陪家人过一个放松的春节。而这个方法是和员工们一起讨论出来的,公司对员工意见的重视使得员工也很自觉,很少找借口请假。对员工的理解和尊重换来了员工的敬业和忠诚,这样的方式和结果使这位HR感到很自豪。

有的公司年假天数要比国家规定的多,比如工龄1年的小刘有8天年假,本年度小刘休了3天年假,那未休年假在国家规定天数以内的为5-3=2天,公司额外的假期为8-5=3天,这种情况下对于未休年假又是如何补偿的呢?我们总结了此次调查中不同公司对这种情况的不同处理方法:

A:国家规定天数以内的(2天)按日工资的三倍补偿,公司额外的假期(3天)按一定倍数(如,1倍或1.5倍)补偿;

B:国家规定天数以内的(2天)按日工资的三倍补偿,公司额外的假期(3天)自动作废;

C:全部未休年假(5天)都按一定数额买断(比如一天200元);

D:未休年假(5天)自动作废,没有任何补偿。

对于未休完年假“按日工资3倍补偿”的做法,在我们举办的HR沙龙上,不少HR是持保留态度的。条例第五条规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这条规定可以理解为,只有在员工申请了年休假,且单位因工作原因不能安排的,员工本人也同意了,才按3倍日工资收入支付。这里提到三个关键步骤:员工申请休假、公司不同意、员工同意不休假,是否都能提供确实的证据是一个关键。因此,我们提醒本文的读者,请务必使用书面休假申请,并留底;也提醒各位HR,请尽量为有未休年假的员工安排年假。

因为现阶段尚无操作细则,所以未休年假的补偿方法呈现多样化,若员工是为3倍补偿金而选择不休年假,是完全违背带薪年休假制度初衷的。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们鼓励员工在有效期限内把年假用完,这也是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强有力的保障。

调查发现五:让年假逐渐成为文化

带薪休假制度是热爱生活的法国人最早创立的。在国外,休假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德国政府对不休假的个人不给予任何经济补偿,以此鼓励人们休假;芬兰政府则要求雇主向休假的人提供额外津贴,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钱外出旅行或消费,而不是只能在家中枯坐度过假期;就连工作狂的日本人也能享有名目繁多的休假。2007年《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出台无疑将是中国休假制度的一个里程碑。

此次调查中有49%的个人休年假的原因是“想放松一下”(见图七),这个比例倒是有点出乎意料。在我们一贯的印象中,中国人休假一般都用来探亲、旅游或处理紧急事务,而仅用来放松一下似乎显得过于“奢侈”,身边也有一些同事和朋友都表示“舍不得用年假”。这个数据表明,当职场人士的工作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大家已经开始学习调整自己了。偶尔的放松有助于调节紧绷的情绪和压力,然后才能以更充沛的精力和更清醒的头脑投入工作。其实,这才是休年假的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图七

当然,制度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企业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个人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带薪休假不是谁的恩赐,而是每个人应享有的权利。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和监督,才能让带薪休假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一种文化,当人们都能尽情享用带薪休假的美味蛋糕时,必能促进工作和生活的和谐发展。

薪酬调查部

2008年6月

附录:

带薪年休假发展历程

199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职工休假。”

1995年1月1日自该日起施行的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2006年1月1日自该日起施行的公务员法第76条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法制办全文公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完)

HR要压价,你应该这样回答!


职场百态频道整理了各种职场技巧,各种职场故事。感谢阅读《HR要压价,你应该这样回答!》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快向专家提问:面试谈薪的最佳时机,有没有?

网友loserrrr的困惑:

面试官直接说我提的薪水太高,我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还是降低一点?降低会不会让面试官觉得我太好说话了?

专家的建议:

首先,你要有自己的心理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看看是否还能有机会争取。为何面试官说你薪资高?你是否已经阐述清楚自己能力所在的价值?或者是,你的确有短板而导致被压价,比如说经验不足或者是转行等等。另外,谈薪也不要就盯着那一个固定的数字不变,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弹性,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区间,区间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数目上的。比如,试用期过后是否有加薪可能?企业是否每年有固定加薪?如果我超额完成会有怎样的额外奖金?这些“钱”看似不能立即到手,但如果都能兑现,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关注公众号(微信号:求职锦囊),职场小攻略,每天学一点!

扫码关注:

能不能辞退员工?要分情况讨论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能不能辞退员工?要分情况讨论》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用人单位在经营不善需要缩减人员、想要替换成更优秀员工等情况时,都会想辞退某些员工。但员工不是想辞就可以辞退的,有些时候就算员工有一些问题或失误,也不可以直接把他辞退;有些时候却可以直接将其辞退。

哪些情况下单位不能辞退员工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以下六种情况时,用人单位都不可以辞退员工:

1、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员工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员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员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哪些情况单位可以辞退员工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以下这六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选择辞退员工:

1、员工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员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员工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特殊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员工被辞退后怎么办

如果员工被用人单位辞退,这个时候要先看辞退理由是什么。如果自己符合不可以被辞退的情形之一,那么用人单位就可能属于违法操作。这个时候,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员工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若没有要求继续履行,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遇到单位不支付的,员工可以依法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于每一位工作者来说,在一家公司工作都是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的,各种特殊情况都可以借助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就被辞退这件事而言,员工们还是要牢记不可被辞退和可以被辞退的情形,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形分析用人单位是否可以辞退员工,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益。

感觉自己不能胜任的offer,要接吗?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感觉自己不能胜任的offer,要接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后台收到用户留言:

拿到了某外企助理岗的offer,需要从事相关业务的翻译工作。但我心里十分没底,因为对自己的英文没有自信。我提前准备了英文的自我介绍,面试时非常流利地背了出来,让面试官以为我口语不错……现在我特别焦虑,要不要接这个offer呢?

看到这个留言,相信很多人会有同感。

我们在面试中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不自信的时刻:有时候觉得自己没有表现好,最终却收到了offer;有时候尽心准备面试,做了十二分的努力,收到offer,却又怀疑自己不配。陷入妄自菲薄的情绪中,真的让人纠结。

1即使不相信自己,也要相信面试官的判断

当你不自信的时候,不妨相信面试官的判断。面试官对候选人有很多因素的考量,能力强,性价比高,有潜力…这些都在考察范围内。

对于工作经验不多的求职者来说,与其说面试官更看重技能水平,不如说,更看重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和工作态度。

面试官选你,要肯定的是你的面试表现达到了ta的基本期望。投稿中的用户,担心面试官片面判断了ta的口语水平,但其实面试官肯定不会仅仅因为这一点就肯定你。

你积极的准备,说明你是一个认真的人,这样的特质一定会在你的面试中的其它环节有所展现。你的个人整体特质,让面试官对你有了“能胜任这个岗位”的判断。

2工作往往是边做边成长的

合适一个岗位的人,不一定是个十全十美什么都会的人,只要具备基本的能力,在工作中往往是边做边成长的。只要你多工作一天,就会有比昨天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耐心和经验值都是一点点磨练出来的。

所以即使如你自己认为的,你真的能力有限,真的上手去做一件事情,也是一个成长和增进技能的机会。否则你认为你不行,你就真的不去做吗?如果真的不动手去做,没有实操的经验,那可能永远都没有提高。如果因为害怕自己不行而放弃好的机会,可能是更大的遗憾。

3能力上的不足,是工作的动力

管理学上有一个责权利三角形,责任、权力、利益分别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能力为三角形的高。也就是说,稳定的配置,一定是能力略低于责权利的。

随着工作经验带来的能力的提高,原来的等边三角形就不稳定了。为了保持稳定,需要边长更长的责权利,员工需要被提拔或者换一个要求更高的环境。

也就是说,只有你承担超过能力的责任时,才会激励你去学习。如果一份工作太得心应手,做起来轻松不费力、毫无挑战可言,势必没有学习的动力,也不会有进步。持续没有进步,久而久之,将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平和舒适的环境,也会磨掉奋斗的意志。所以有时候,有点危机感的工作,也不是什么坏事。

再换一种角度,让你觉得可能无法胜任的工作,首先说明你对它是肯定的。只有你对它满意、够心仪的公司,才能催发出自己的反省和自卑感来。

提前做了很多努力,终于拿到心仪公司的offer,这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吗?用你准备面试的努力去对待工作,有英文基础,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态度,相信也不会有太差的结果。

如果,我是说如果,入职之后发现不尽如人意。或许你受不了自己能力不够的压力,或许你在试用期被淘汰出局,这都是不可预知的后果,但你从这样的经历中,也可以收获一些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对自己之后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比于努力过后还是不行,不够自信、直接放弃可能会留有更多遗憾。

当别人肯定你的时候,不要自己先把可能性堵死了。不够自信,真的致命。

面试失败了,该追问HR原因吗?


职场,繁重的工作可能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效率也久久不见提高。其实,这都是因为你没有用对方法!小编来告诉你。感谢阅读《面试失败了,该追问HR原因吗?》内容,职场资讯网小编向您推荐一些职场百态知识,要注意的问题。欢迎您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到您。

我们找工作面试,通过的情况少,不通过的情况多。不通过的时候HR一般都不会特意再次和面试者沟通,说明面试不通过的原因。

有些同学就很迷惑,总想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犹豫要不要主动询问HR面试没通过的原因。

如果你只是想有个反馈,没必要问。

很多时候,HR出于照顾面试者心理也好,工作流程要求也好,都不会再次联系面试没通过的求职者。

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有觉悟,如果过了和HR约定的反馈日期还是没有消息,大概率是面试没通过,就没有必要再追问结果了。因为没通知就是面试没通过,就是最后的反馈。

如果你想从中得到一些面试经验,可以问。

但是这里要告诉大家,面试没通过的很大原因,是HR觉得你和这个岗位的匹配度比较低。

出于礼貌,HR面对发问,会回复求职者一些后续问题。

如果你觉得面试感觉不错,对这个岗位也比较心仪,可以问。

很多人会经历一脸懵的面试,明明面试氛围很好,相谈甚欢,双方都很钟意彼此,怎么结果就是没消息了,这时候很想知道这巨大的反差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百思不解。

为了避免你晚上睡不着觉,可以拨通HR的电话问问原因。

这时候,面对HR的回复你就要有分辨能力,哪些回复是职场礼貌性的回复,哪些回复是对方想真诚地告诉你一些东西。

一般情况下HR一句话带过的回复,都是出于礼貌的回复。

比如:我们已经找到更合适了的人了;我们还想看看后续的候选人,比较一下;你和我们这个岗位的匹配度不高等。听到这些回复,不要太往心里去,这时候表示感谢,礼貌挂断电话就行了。

HR用礼貌用语回复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也要辩证看待。

一、工作性质决定了回复方式

出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的考虑,HR可能确实没有空闲和不会来公司入职的人深聊,这不是他的工作内容,我们要理解。

二、你的有些问题HR不好意思直说

我们在前文中也提到了。没有反馈,大多数是因为求职者没有达到公司的招聘要求,但是HR不可能直接对求职者说你有什么什么问题。

不随意评论他人,这是职业素养,也是考虑求职者心理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

三、其他HR不便多说的公司内部原因

很多原因是公司内部问题,属于公司机密,不可能直接告诉求职者。比如公司内部巨大的人事调整/公司内部人员关系的问题/人事预算调整/岗位突然被取消等。

这些涉及公司内部的问题,作为不会来公司入职的人,我想你也不会有兴趣知道那么多,这时候一句礼貌回复就很得体了。

也有些HR会愿意和你聊聊具体问题。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一面表现不错,但是二面的时候其他面试官有不同的意见。HR会愿意和你聊聊具体问题,这时候应该好好珍惜这次对话,可能会给你之后的面试提供宝贵的经验。

当然了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高,如果遇上了,大概率HR对你确实比较钟意,但是遇上了不可抗力,没办法录用你,出于抱歉和惋惜等心理,会和你聊很多实际的问题,一定要好好把握,这次对话可比你看那么多面经有用多了。

文末小结:

不管怎么样,一次失败的面试并不能代表什么,要用平常心面对。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这次面试中学习总结面试经验,继续接下来的面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面试失败的原因或许有很多,只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失败的机率就会降低,要不要问失败原因的困扰也会少很多,希望大家都好好工作,年年升职加薪。

HR必看:员工流失率怎么降低?


有一组比较“残酷”的数据:中国企业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岁,私营企业的平均预期寿命为2.9岁。改革开放以来,只有不到20%的企业幸存下来。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私营企业在国家生产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对于私营企业,它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规模的成长不大,寿命不长。当然导致这种现象出现是有很多问题的,其中之一就是员工的高流失率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员工流失,特别是骨干员工的流失,对私营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是致命的打击。解决好员工的流失问题,将有助于私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今天小编就什么是员工流失率,员工流失率应该如何计算以及怎样降低员工的流失率问题来做一个分析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员工流失率?

员工流失率就是辞职员工占单位时间内员工总数平均值的比例。员工流失率指标的高低根据企业性质而定 , 传统企业一般以2~4% 为正常,即在一年内一百个员工中流失为2~4个。但呼叫中心行业该指标相对较高,同时还要分析员工流失原因,以及主动流失(主动辞职)还是被动流失(被开除)等。

员工流失率应该怎么计算?

月员工流失率=员工流失人数 /总员工数X 100%2、年度员工流失率=年度各月员工流失率之和 / 12个月3、年度员工流失率 = 年度离职人员总数 / (年初人员总数+年度入职总数)。

如何降低公司员工的流失率?

锦囊妙计01:专业留人,招聘与测评

招聘专业化要熟练,评价方法要科学。招聘稳定性强的人员流动性会降低,这与流动性成正比。如何为企业准确招聘合适的人才,需要合适的专业评价方法。专业的招聘能力需要一定的战略思维:

(1)吸引战略:以相对高薪酬、福利优越吸引人才,形成稳定高素质人才。

投资战略:通过聘用数量较多的员工形成备用人才库,储备多种专业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要确保员工得到所需的资料、培训、和支持,一般行业的领先者会采用这种战略

(2)参与培养战略:员工有较大的决策参与和机会权利,管理人员就像是员工的教练。注重培养员工的沟通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测评方法科学才能精准找到匹配的人员,测评方法有测验法、面试法、评价中心法、其他评价方法。运用心理测试方法能比较准备推敲应聘者的心态,心理测试包含7类型:

1)管理能力倾向:主要考察从事活动中所必备的基础能力。

2)创造能力:心理学家FE威廉斯认为,具有高创造能力者具备四种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充分的好奇心、强烈的挑战性、高度的冒险性。他设计了发散性情意测验,测量受试者在以上四方面是否有特质。

3)管理动机:测评应聘者是否有能引起、带动人们从事一些活动的动力。

4)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分六大维度,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经营型、社会型、经营型、传统型。职业兴趣能实现恰当的人坐上恰当的位置。

5)认知风格:测试应聘者在工作中对一些事物的想法及做法。从而体现他的工作作风、适应能力、抗压能力。

6)气质特征:在选择管理层人员时务必测评其气质,气质分为四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7)典型的人格特征:此测试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测试,包括五个维度,即有恒性、敢为性、稳定性、乐群性、自律性。通过五个维度评分测评可评判出各性格人员从而有利于科学选择合适的人。

锦囊妙计02:晋升体系+升值吸引

虽然人才不能被“镀金溢价”,但可以给予人才地位和头衔溢价。员工晋升分为部门内晋升即是本部门晋升,员工部门之间晋升即是跨部门晋升。晋升的原则是德才兼备、机会均等、阶梯晋升与破格提拔相结合。

晋升的模式有:按工作表现晋升、高绩效人员晋升、按投入程度晋升、按年资晋升。除此以外,还需要给企业建立职业生涯规划通路。人生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个更大、更多的升级打怪的游戏,你的公司不再只是他的一份工作。打造不同岗位晋升体系,让员工时时刻刻愿意去为之努力。

锦囊妙计03:社保福利,待遇留人

说到社会保障和福利,很多老板就心塞了了,但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企业,社会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核心人员需要得到特殊待遇,同时给予核心人员改进和培训的机会。核心人员绩效管理主要评价绩效考核和行为评价,从而达到目标,挖掘问题,分配效益,促进增长。我们应该考虑公司和员工的长远利益。第二,没有社会保障,留住人才是不可能的。这两年发生的工伤案件,社会保障是职工的安全,可以承担的风险最多。在社会保障方面也有计划生育保险。确保员工在怀孕和分娩期间的风险。即使在产假或陪产假期间,男士也可以领取工资。如果我们想留住人才,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福利服务,使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比如生日关爱,假期关爱,甚至家庭关爱。只有当工作人员在这里感到温暖时,他们才愿意全心全意地留在这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员工一起长时间发展。

锦囊妙计04:感情留人,员工关怀

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中,关爱员工有四个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极主动,创造满意 用心用情,融入点滴 承诺必行,禁走形式。什么类型的员工需要关怀:

1)新员工:新加入公司,关注要点:水土不服,不能顺利融入团队,不适应环境

关爱措施:岗前培训,、员工座谈、新人聚餐、结对子(安排一位老资历员工给予协助与指点)

2)长期出差及外派员工:关注要点:由于长期在外,很少照顾家庭,工作上困惑无法找人倾诉。其直属上司、人力资源部都应该给予相应的问候及沟通,让其感到团队的温暖。

关爱措施:工作关爱,领导定期交谈,了解工作情况,了解家庭状况,如果生活有困难,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以提高员工忠诚度。

家庭关爱,根据花名册统计其父母、妻子、小孩的特殊节日给予家人送上关怀与关注,同时对家庭存在困难的给予解决。帮助员工稳定家庭关系,提高家庭荣誉感。

(3)核心人才:这些人才是企业不可替代的员工

注重要点:企业要注重核心员工成就感及忠诚度的培养,让他们的价值得以体现。

关爱措施:工作关爱:要求其直属上司定期沟通一次,了解生活困难,工作情况,让员工感到亲切与温暖,提高员工忠诚度。

健康关爱:处于此层面的人员付出工作时间长,对身体健康注重少,人力资源部可组织集体体检,体育活动等。

家庭关爱:主要针对子女,老人的关注,可由公司组织子女相关活动,为老人安排体检,将员工优秀表现信息反馈给其家人,增加家人荣誉感。

(4)一般员工:普通工人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录入人员一年后。

注重要点:关注其稳定性。关爱措施:培训辅导,对于知识技能不足的员工,企业可通过培训来弥补。工作激励,通过工作绩效给予反馈,赋予表扬与认可,让其感受上层的重视与关怀。日常关怀,节日关怀要持续开展,让员工感受公司对自己的关注。

锦囊妙计05:打造学习成长体系

值钱比赚钱更重要,重视员工成长,打造学习体系,给予员工持续赚钱的能力。大多员工都是有一定的远见的,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现在的薪酬状况,更想得到是未来的发展“钱”(前)景。

企业可以定期定时地进行在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取决于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鼓励员工继续学习,也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使员工不会对未来感到困惑。

HR看到这样的简历,简直要崩溃了!


投简历没回音这是很多人遇到过的情况,特别是投递热门职位时,竞争十分激烈。明明HR浏览了简历,下载了简历,导出了简历,却仍然没有面试电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其实答案很简单,HR不是没看你的简历,而是看了简历后没给面试机会。让我们来看一下简历的构成内容,深度剖析为什么HR不给面试机会。

通常我们的简历分为四个部分:个人信息部分、求职意向部分、工作经验部分和教育经历/兴趣爱好部分。个人信息部分需要向HR表明的重点是:你是谁,如何联系你;求职意向部分着重说明你想做什么;工作经验部分的内容需要向HR说明:你能做什么,为什么能胜任;而教育经历部分代表着你的学习经历和特长。HR之所以没给面试机会,绝大部分原因是你的简历内容中出现了不妥当之处,或是让HR嫌弃了。

嫌弃一: 没有真实姓名的简历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隐私,这本来是好事,但保护到在简历里都不留真实姓名,只写王先生或是冯女士的(如图1所见),还是有点保护过头的嫌疑。其实,没有真实姓名的简历对于公司方来说很没诚意,公司再着急招人,也不会找连名字都没写全的候选人面试。同样没诚意的情况是:在工作背景描述中,以“A公司”“某公司”“B经理”“某主管”来替换。

图1 简历个人信息填写案例

图片来源:

嫌弃二:画蛇添足的简历照片

调查显示,80%的HR会对好看的照片产生第一印象的好感,从而增加面试的机会。然而调查也同样显示,简历上的相片有近三分之一很不合适。有的个人上传的是大头贴,有的人是写真照,还有的人是自拍照,背景里明显有家里的窗帘、书桌等。HR网友直言:一份简历配上好的相片能加分,而一张不适时宜的照片很可能将你直接OUT。

如果一定要放照片的话,切记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切忌照片与本人形象差别过大,一般使用1—6个月的近期正面免冠照;②梳理一个看起来大方得体、整洁的发型;③切记不要化烟熏妆或者是浓妆;④精神饱满、“主要看气质”。 

嫌弃三: 万能胶型的自我评价

曾有调查数据显示,有16.67%的HR表示自己从来不看简历中的自我评价。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一千份简历中有八百份的“自我评价”都写得差不多,而且很多是一些空洞语句,比如“勤奋刻苦、有责任心、富有工作热情”等等,这些内容并不能说明求职者是否适合招聘岗位,所以看了等于白看。“万能胶型”自我评价如图2所示:

图2 自我评价案例

图片来源:

专家建议:这份自我评价没有能够给加深HR的印象,通篇都是套话。自我评价的作用是为了让HR在众多份简历中,迅速被候选人的简历吸引,对候选人产生好奇,愿意更进一步了解。而例子中的这份自我评价,主观类形容过多,缺乏实质性的事例或业绩支持,没有说服力。自我评价,首先要写一下过往的经历,比如你曾经经历过的项目,负责过的工作,供职过的比较好的平台,取得过的成绩等。第二,针对要应聘的岗位,结合候选人曾经的经验或者是个人长处,写出能胜任或者是匹配的地方,比如某岗位要求某某职称或证书,而候选人恰好拥有。第三,可以说一下候选人的技能、兴趣、性格等软性技能。尽量把个人的优势往目标企业、目标职位上靠,针对这一点可以从招聘职位的任职要求里找到参考。

同时,上例中的自我评价重复性的内容表述会显得比较啰嗦,如“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和“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都说明应聘者本人的沟通能力强,没有必要反复提及。

嫌弃四:把工作经历当成工作经验

经历与经验,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工作经历是指应聘者的所有工作履历及工作内容罗列。工作经验就是自己经历过并且取得的收获,主要内容包括:担任职务、主要业绩及取得的各种荣誉、奖励等。

工作经验或工作经历都会在个人简历上展现,对于HR来说,在经历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会特别关注经验方面的内容。因为只有工作经验才代表着能力体现,一些大公司的工作经历有可能会提升个人履历含金量,但绝对不是获得面试的唯一指标。这里举一个把工作经验写成工作经历的实例。见图3所示。

图3 工作经验案例

图片来源:

专家建议:首先,我们来做个最简单的修正,在描述工作经验的时候,建议每一条工作描述分类都用数字小标起头,以“;”结尾,并换行,这样会显得更有条理。

其次,我们说一份好的工作经验要有三个特点:①要包含招聘岗位关键词;②有数据加亮工作经验;③呈现细节,具体描述平凡业绩。HR希望个人的工作经验与招聘要求相对应,但并不希望看到把工作经验写成工作经历。

虽然这份工作经历描述得很全面,但比较像招聘广告上的岗位要求,没有结合个人的工作业绩体现出候选人的业务能力,这样就比较难以吸引HR的眼球。比如,第一条工作经验中,负责处理客户订单、完成各种单据核对,这些是否可以做一些数据化的表示?从中能体现出个人的工作量承受能力以及个人的工作效率,以便HR在看简历的时候,对候选人做出一个能力上的评估。上面例子中的工作经历其实就是在告诉对方公司的HR,“我做过哪些工作,而不是我取得了怎样的工作业绩”。切记,工作经历中最能吸引HR眼球的就是“工作业绩和工作成效”。

嫌弃五:不会写兴趣爱好

在简历上很多人因为自己没有兴趣爱好而在这个选项上留了白。如果你明确表示没有兴趣爱好,会让HR产生各种对你不利的猜测,比如这个人是不是很孤僻,对生活、工作缺乏激情,这个人会不会很难相处、不能适应团队工作等等。因此简历上的兴趣爱好还真是需要好好琢磨怎么写。给出四点建议:

①写与应聘岗位有关的兴趣爱好;②不要写太多,列二、三项为宜;③有实绩的兴趣爱好为佳;④过于偏门的兴趣爱好,不写为宜;⑤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可以用一些平时经常做或者比较熟悉的事来代替,比如看书,听音乐等。

下列兴趣爱好所反映出的一些性格和职业方向可以供大家参考:

●篮球,足球,排球:团队精神。适用大多数岗位,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爱好可以写进简历。

●围棋,国际象棋:战略意识,应聘市场类或者高端职位比较适宜写这类爱好。

●阅读,古典音乐:高雅。应聘文职类的职位适合。

●旅游: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快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某些工作职位需要经常出差有这方面爱好的求职者无疑有一定优势,适用于销售业务类职位。

●跆拳道:意志。适用于管理类,市场类职位。

●演讲,辩论:沟通能力强,适用于市场类,销售业务类职位。

●舞蹈:外向,易沟通。适用于公关类,市场类的职位。

(完)

《员工要请年假,HR要无条件批吗?》由职场百态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职场百态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HR职业规划”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